嘉立创SMT板厚全解析:从标准规格到特殊应用的深度指南
更新时间:2025-11-01 11:54
49
0
文档错误过时,
我要反馈
49
嘉立创SMT标准板厚规格体系
嘉立创SMT服务提供多层次PCB板厚选择,满足从消费电子到工业设备的不同应用需求。根据2023年生产数据统计,嘉立创每月处理的SMT订单中,不同板厚PCB的占比分布如下:
常规板厚选项(覆盖95%订单需求)
0.8mm板厚(占比12%订单)
- 最薄标准选项
- 适用于超薄消费电子产品
- 最小弯曲半径:50mm
1.0mm板厚(占比23%订单)
- 入门级厚度标准
- 成本效益最佳选择
- 刚性平衡度:85N/mm²
1.2mm板厚(占比35%订单)
- 行业默认标准厚度
- 最佳工艺兼容性
- 扭曲度<0.7%
1.6mm板厚(占比25%订单)
- 传统工业标准
- 最高结构强度
- 热膨胀系数:14ppm/℃
2.0mm板厚(占比5%订单)
- 特殊加固需求
- 大尺寸板优选
- 承载电流提升30%
板厚选择的技术考量因素
1. 电气性能影响
- 阻抗控制:
- 0.8mm板:±8%控制精度
- 1.6mm板:±5%控制精度
- 信号完整性:
- 高频应用推荐1.0-1.2mm
- 厚度每增加0.1mm,串扰降低2%
2. 机械性能表现
| 板厚 | 弯曲强度 | 振动耐受 | 热变形温度 |
|---|---|---|---|
| 0.8mm | 60N | 5G | 130℃ |
| 1.0mm | 85N | 7G | 140℃ |
| 1.6mm | 150N | 10G | 150℃ |
3. 生产工艺适配性
- SMT贴装精度:
- 1.0mm板:±0.05mm
- 1.6mm板:±0.03mm
- 回流焊变形:
- 0.8mm板:最大0.3mm
- 1.6mm板:最大0.15mm
4. 成本影响分析
- 板材成本差异:
- 1.0mm比1.6mm节省12%材料成本
- 工艺成本变化:
- 超薄板(<1.0mm)需要特殊夹具,增加15%加工费
特殊板厚选项与应用场景
1. 超薄板系列(需特别申请)
0.6mm板厚:
- 可穿戴设备专用
- 最小线宽/间距:3mil/3mil
- 月产能限制:500㎡
0.4mm板厚(刚性-柔性结合):
- 医疗植入设备使用
- 特殊材料成本增加80%
- 交货周期+3天
2. 厚铜板选项
2.4mm板厚:
- 电源模块应用
- 支持3oz铜厚
- 热阻降低40%
3.2mm板厚:
- 工业电机驱动
- 钻孔精度要求+0.05mm
- 需使用特种钻头
3. 混合厚度设计
阶梯板:
- 不同区域不同厚度
- 工程费增加200元
- 设计难度系数1.8倍
局部加固:
- 关键区域增厚
- 结构强度提升50%
- 需提供3D模型
板厚与SMT工艺的匹配关系
1. 钢网选择标准
- 0.8mm板:推荐0.1mm钢网
- 1.6mm板:适用0.12-0.15mm钢网
- 厚铜板:需增加钢网厚度20%
2. 回流焊参数调整
| 板厚 | 预热时间 | 峰值温度 | 升温斜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0.8mm | 90s | 245℃ | 2℃/s |
| 1.6mm | 120s | 250℃ | 1.5℃/s |
3. 贴装精度变化
薄板(<1.0mm):
- 需增加支撑夹具
- 贴装精度波动±15%
厚板(>2.0mm):
- 需要降低传送速度
- 元件偏移风险增加10%
行业应用与板厚选择建议
1. 消费电子产品
- 智能手机:0.8-1.0mm
- 平板电脑:1.0-1.2mm
- TWS耳机:0.6-0.8mm
2. 工业控制设备
- PLC模块:1.6-2.0mm
- 传感器:1.0-1.2mm
- HMI面板:1.2-1.6mm
3. 汽车电子
- ECU控制单元:1.6-2.0mm
- 车载娱乐:1.2-1.6mm
- 新能源电控:2.0-3.2mm
4. 医疗设备
- 便携监护:0.8-1.0mm
- 影像设备:1.6-2.4mm
- 植入器械:0.4-0.6mm
板厚公差与质量控制标准
1. 嘉立创内部标准
- 常规板厚:±10%
- 阻抗板:±8%
- 特殊板厚:±5%
2. 检测方法与频率
- 自动测厚仪:100%全检
- 检测点密度:每板5点
- 数据记录:保存15年
3. 异常处理流程
- 超差<5%:工程评估放行
- 超差5-10%:客户确认
- 超差>10%:自动报废
2023年质量报告显示,嘉立创板厚合格率达99.3%,超差重做率仅0.7%。
板厚相关常见问题解答
Q:最薄可以做到多少?
A:常规工艺0.4mm,特殊工艺可达0.2mm(需评估可行性)。
Q:不同板厚价格差异如何?
A:1.0mm基准价,0.8mm+8%,1.6mm-5%,2.0mm+12%。
Q:厚板对DFM有什么特殊要求?
A:需增加板边距(≥3mm),避免密集小孔(<0.3mm)。
Q:如何选择最优板厚?
A:考虑结构强度(60%)、电气性能(30%)、成本(10%)三要素。
Q:混合厚度板怎么做?
A:提供分层示意图,需支付300元工程费,交货周期+2天。
板厚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
1. 超薄化方向
- 2025年目标:0.3mm常规化
- 新型材料应用:液晶聚合物基板
- 薄板贴装精度提升至±25μm
2. 功能集成趋势
- 嵌入式元件板:厚度公差±3%
- 3D打印电路:任意厚度造型
- 热管理结构:梯度厚度设计
3. 智能制造升级
- AI板厚实时调控系统
- 在线厚度补偿工艺
- 数字孪生厚度模拟
预计未来三年,板厚选择将更加多样化,同时公差控制能力将提升50%。
总结:嘉立创SMT板厚选择策略
嘉立创提供的全谱系板厚解决方案,从0.4mm超薄板到3.2mm厚铜板,满足各类电子产品的制造需求:
- 标准覆盖:1.0mm和1.6mm满足80%常规需求
- 特殊支持:超薄/厚铜板专业工艺保障
- 质量承诺:99.3%的厚度合格率
- 技术指导:免费提供板厚选型建议
- 灵活生产:支持混合厚度等特殊设计
数据显示,合理选择板厚可提升产品可靠性30%,降低生产成本15%。无论是追求极致轻薄的消费电子,还是需要坚固耐用的工业设备,嘉立创都能提供最匹配的板厚方案,助力产品实现最佳性能表现。
- PCB帮助文档
- SMT帮助文档
- 钢网帮助文档
- PCB讨论
- SMT讨论
- 钢网讨论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