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
客户案例丨95后科技创业者:无尽努力、无畏失败、无穹创新
2022-12-04 00:00:00 3705 0

创业是一种选择,内心充满期待与梦想,做好了“折腾、再折腾”的准备,尤其在心里上。

创业是一种选择,敢舍弃顶级企业的百万年薪,自己搭台起灶,一砖一瓦,亲力亲为。

而少年,心中有梦,眼里有光,手上有活儿……

本期的《嘉立创老友记》,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“95后”创业者,他在今年6月以“香港青年创业代表”的身份受到总书记接见;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参与了香港8个方舱医院项目的援建;他为了产品更快的上市,将研发团队从香港搬到了深圳

他就是,科技创业者——潘杰

关于团队

潘杰所带领的“无穹创新”团队,是著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——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最早启动的创业项目。成员均来自香港科技大学、港中文大学、大疆、鹏城实验室等知名高校、企业及研究机构。

这支汇集了众多青年才俊的人才队伍,正在“数字化建筑领域”展露锋芒。他们致力于用SLAM、深度学习机器人、AI技术打通数据收集、数据分析、工程管理整个链路,实现更加有效、精准的工程算量、进度管理与质量管控,为“建筑场景”提供智能硬件设备+SaaS服务智慧数字孪生解决方案。

不得不说,这里的每一个人、每一个词,都在诠释“硬核”与“科技”的内涵。

闲话不多说,直接看产品。


一、产品:一款“3D相机”,让建筑测绘时间从N天缩短至10分钟

Q:请给我们介绍下目前团队主要研发的产品?

三维扫描设备实拍图,迭代中……

潘杰:这是一款用于实景重建的三维扫描设备,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一个3D相机,主要应用在建筑领域的数字建模场景,通过设备扫描,形成直观的实景三维模型。与先前只能拍摄2D照片的相机相比,它更加有利于把控施工进度,以及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。

Q:它主要能解决行业中的哪些痛点问题?

潘杰:主要可以解决传统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。比如在建筑测绘方面,如果是人工测绘,需要用尺子去拉、去量,或者用传统的测绘设备测完再人工建模,这样往往需要耗费几天时间。

而如果使用我们这款三维扫描设备围着建筑走一圈,基本上10来分钟就能得到它的三维模型。

Q:这款产品目前投入实际应用了吗?

潘杰:目前还在测试阶段,已经有香港、深圳、东莞、重庆等地区的行业标杆客户在测试使用。今年5月,我们与本末科技合作,将这款产品搭载轮足机器人,已在国际顶级机器人盛会ICRA2022大会中亮相。

未来,它还可以应用到很多不同领域,如当下比较热门的元宇宙,可以迅速将显示空间复刻到虚拟空间;多地政府推行的数字城市,这款设备也能大力节省人工成本,提高测绘效率。


二、研发:为了产品快速迭代,把团队从香港迁至深圳

Q:当初为何会选择做建筑工地数字化产品?

潘杰:我认为想要实现建筑智能化,需要先实现建筑数字化。无论是智慧工地数字孪生平台,还是用于实景重建的三维扫描设备,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。

一开始我研究的方向是无人机自主导航领域,初期瞄准的也是建筑机器人这一类产品,但后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: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普及程度远远达不到建筑机器人应用的标准,很多所谓“数字化”的数据采集方式也并不科学,不但没有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,反而增加了工作量。

后来我们决定“曲线救国”,中途把创业赛道换到了建筑数字化领域,发现市场对于“数据采集”的需求,还存在商业机会。“一款产品不是为了追求科技而炫技,一定要紧扣市场的需求”。


Q: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?

潘杰: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,前期调研过程十分漫长,需求调研的链条错综复杂。我们发现,真正有需求的一线人员和产品购买的决策者并不匹配,导致我们对产品需求及定位把握不准确,因此,这需要我们的产品快速迭代、缩短用户反馈周期

原先我们的团队在香港,但香港是一个除金融业之外,其它行业都比较“佛系”的城市,节奏相对较慢,这样的氛围其实不大适合创业;加之我们对硬件产品迭代速度要求比较高,在今年初,我们从香港回到了内地。

这也是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选择嘉立创的原因,交期快、品质稳的特点非常适合我们小步快跑、试错迭代的方式。

拍摄当天,团队成员正在使用嘉立创EDA

Q:接下来对于产品有哪些规划?

潘杰:接下来我们想把设备做得再紧凑小巧一些,便携程度更高;另外目前这款设备还只是在比较理想的环境下进行数据采集,需要进一步提升稳定性,让它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。

我们希望“用科技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”,在技术与需求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这是我们的美好希冀,也是团队为之努力的方向。

办公室随处可见的嘉立创PCB


三、创业:需要对抗“不确定性”

Q:接下来聊一聊你个人的故事吧。当初为什么会想要创业?

潘杰: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完本科之后,我就申请到了香港科技大学继续读研究生,专注于无人机方向。2019年毕业之后留校做了一年研究助理,当时也收到了大厂很好的offer,也不是没有心动过,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创业。

原因是比较喜欢折腾,而且创业除了技术以外,还能接触到其它各个层面的知识、技能,有综合锻炼的机会。

Q:创业过程中,有哪些难忘的经历?

潘杰:创业初期面临的困难是比较多的。一方面是对研发方向及研发需求的定义与探索,前面也提到创业赛道的更换,就是由于前期对建筑行业认知与经验不足导致的,我们差不多一年都在做调研。另外一方面是早期团队的建设困难,需要跟自动驾驶、机器人公司抢人,这也导致了我们的研发周期长、研发速度慢等问题。

这些创业路上的不确定性,需要我们在摸索中不断调整。

Q:最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呢?

潘杰: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今年4月份,团队的一名核心成员突然提出离职,当时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的。因为他是我花费最多时间、精力去培养的,极具创业潜质,与我非常互补,也被视为未来团队的核心之一。听到他要离职的消息后,确实挺难受的。

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,与其消耗精力去跟这种情绪做斗争,不如分析本质原因,相信一切都有解决方案。为此我还总结了一套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,一方面做好最坏打算、无畏失败;一方面调整心态,分析问题;还要不断反思,请教前辈,像迭代产品一样不断迭代自己卷自己。也很感谢这位小伙伴克服身边的压力,选择相信这个团队,留下来与我们一同奋斗。

在经历过创业种种波折之后,我发现,当你从一个个坑里爬出来之后,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。

Q: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?

潘杰:第一要有创业的心态,不断学习、不停折腾;第二要追求长期主义,因为现在社会实在太浮躁了,很多人都只看重短期效益,不能沉下心来深入学习、长期奋斗。

Q: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Leader,你是如何做好团队管理的?

潘杰:在这个过程中,我确实体会到了创业的不容易。不仅要解决技术难题,还要理清楚商业模式,带好团队。

团队管理上,以前在实验室经常是一个人就把所有事情搞定。创业早期,为了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完成任务,我会所有事情亲力亲为。

但现在,为了团队成长、公司发展,就算有时候很着急、不满,也还是会放手多给大家一些时间和机会去成长。因为目前团队的小伙伴未来可能会成为团队的高管、部门负责人,大家都需要得到锻炼、独立思考、独立成长,我也需要把精力放在更多的事情上。

团队成员


四、小嘉手记

天空有风,往有梦的地方吹。这位Z世代的年轻人,在这个特别“难”的年代,用知识、毅力与智慧披荆斩棘、不断向前,祝福他:“走过的路,终将遍地繁花”。

感谢观看本期《嘉立创老友记》,下期见!



互动评论 0

注意:此留言仅作为嘉立创与客户日常交流之用,回复不是很及时,急切问题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处理!
登录注册 后才可以留言哦!

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