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嘉立创 PCB打样指导 嘉立创PCB默认铜厚详解:标准规范与选型指南

嘉立创PCB默认铜厚详解:标准规范与选型指南
更新时间:2025-11-08 23:45
23
0
文档错误过时,
我要反馈

嘉立创默认铜厚标准解析

嘉立创作为国内领先的PCB制造服务商,其默认铜厚标准严格遵循行业规范并针对不同产品需求进行了优化。根据嘉立创官方工艺规范,标准双层板和多层板的默认完成铜厚为1oz(35μm),这一标准在行业内具有通用性,能够满足大多数常规电子产品的需求。

不同板类型的默认铜厚标准

1. 常规PCB板铜厚规范

嘉立创针对不同层数的PCB板制定了相应的默认铜厚标准:

PCB类型 外层默认铜厚 内层默认铜厚 适用范围
单面板 1oz(35μm) - 简单电路、低成本产品
双面板 1oz(35μm) - 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
4层板 1oz(35μm) 1oz(35μm) 工业控制、通信设备
6层及以上 1oz(35μm) 0.5oz(17.5μm) 高密度集成电路

2. 特殊工艺的铜厚标准

对于特殊应用场景,嘉立创提供可选的铜厚配置:

厚铜板工艺

  • 2oz(70μm)标准厚铜板
  • 3oz(105μm)大电流板
  • 4-6oz(140-210μm)超大电流板

特殊基材板

  • 铝基板:默认1.5oz(52.5μm)
  • 高频板材:默认0.5oz(17.5μm)或1oz(35μm)

铜厚选择的工程技术考量

1. 电流承载能力分析

不同铜厚的载流能力对比数据:

铜厚 1mm线宽载流能力 温升20℃ 温升40℃
0.5oz 1.2A 1.5A 1.8A
1oz 2.4A 3.0A 3.6A
2oz 4.8A 6.0A 7.2A
3oz 7.2A 9.0A 10.8A

2. 阻抗控制要求

铜厚对特性阻抗的影响程度:

微带线阻抗示例

  • 1oz铜厚,线宽0.2mm,介质厚度0.2mm:50Ω±10%
  • 铜厚增加至2oz,相同参数下阻抗下降约15%
  • 高频电路需精确计算铜厚对阻抗的影响

制造工艺与铜厚的关系

1. 最小线宽/线距能力

不同铜厚下的加工精度限制:

铜厚 最小线宽 最小线距 最小孔径
0.5oz 0.075mm 0.075mm 0.2mm
1oz 0.1mm 0.1mm 0.3mm
2oz 0.15mm 0.15mm 0.4mm
3oz 0.2mm 0.2mm 0.5mm

2. 表面处理与铜厚配合

常见表面处理工艺的铜厚适应性:

表面处理 推荐铜厚 特殊要求
有铅喷锡 1-3oz 厚度均匀性要求高
无铅喷锡 1-3oz 铜面平整度要求
沉金 0.5-2oz 薄铜效果更佳
沉银 0.5-2oz 防氧化处理重要

成本效益分析

1. 铜厚与制造成本关系

不同铜厚级别的价格系数对比:

铜厚 成本系数 加工难度 生产周期
0.5oz 0.9 容易 标准周期
1oz 1.0 标准 标准周期
2oz 1.3 较难 延长1-2天
3oz 1.6 困难 延长2-3天

2. 性价比优化建议

根据应用场景的铜厚选择策略:

消费电子产品

  • 推荐使用默认1oz铜厚
  • 电源部分局部加厚至2oz
  • 信号线保持1oz标准

功率电子设备

  • 整体使用2oz或3oz铜厚
  • 大电流路径特殊加厚处理
  • 考虑散热需求选择铜厚

设计注意事项

1. 铜厚公差控制

嘉立创的铜厚制造公差标准:

工艺类型 厚度公差 均匀性要求
标准蚀刻 ±10% 板内差异<8%
精密蚀刻 ±5% 板内差异<5%
厚铜板 ±15% 板内差异<10%

2. DFM(可制造性设计)要点

铜厚相关的设计规范检查:

电流密度验证

  • 普通信号线:<20A/mm²
  • 电源线路:<40A/mm²
  • 大电流路径:<60A/mm²

热设计考虑

  • 铜厚与散热能力正相关
  • 厚铜板需考虑热膨胀系数
  • 多层板注意层间热传导

特殊应用场景的铜厚选择

1. 高频电路设计

射频微波电路的铜厚要求:

  • 通常选择0.5oz或1oz薄铜
  • 减少趋肤效应损耗
  • 阻抗控制更精确

2. 大功率设备

电力电子设备的铜厚选择:

  • 基础铜厚2oz起步
  • 关键路径使用3-6oz厚铜
  • 考虑载流能力和散热需求

质量控制标准

1. 铜厚检测方法

嘉立创采用的多重检测手段:

  • 金相切片分析:精度±1μm
  • X射线测厚:在线实时监测
  • 涡流测厚:快速批量检测

2. 合格标准

铜厚质量验收规范:

  • 厚度偏差:不超过标称值±10%
  • 均匀性:板内厚度差异<8%
  • 表面质量:无铜瘤、凹陷等缺陷

行业发展趋势

1. 薄型化趋势

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发展:

  • 对薄铜工艺需求增加
  • 0.5oz及更薄铜箔应用扩大
  • 精细线路加工能力提升

2. 高性能需求

大功率、高频应用推动:

  • 厚铜板技术持续发展
  • 特种铜箔材料创新
  • 混合铜厚技术应用

实用选型建议

1. 新手设计建议

对于刚接触PCB设计的使用者:

  • 优先选择默认1oz铜厚
  • 参考嘉立创设计规范
  • 咨询技术支持团队

2. 进阶优化策略

有经验设计师的优化方向:

  • 根据不同电路区块选择铜厚
  • 考虑成本与性能平衡
  • 利用仿真工具验证选择

结语

嘉立创的默认1oz铜厚标准是基于大量实践经验和行业规范制定的最优选择,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。设计师在选择铜厚时,需要综合考虑电流承载能力、阻抗控制、散热需求、成本因素等多方面要求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嘉立创将继续优化铜厚工艺,为各类电子产品提供更优质的PCB制造服务。

建议设计师在实际项目中充分了解产品需求,合理选择铜厚规格,并与嘉立创工程团队保持良好沟通,确保设计方案既满足性能要求,又符合制造工艺的最佳实践。

互动评论 0
注意:此留言仅作为嘉立创与客户日常交流之用,回复不是很及时,急切问题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处理!
登录注册 后才可以留言哦!
  • PCB帮助文档
  • SMT帮助文档
  • 钢网帮助文档
  • PCB讨论
  • SMT讨论
  • 钢网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