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SMT空焊盘问题深度解析:成因和数据与解决方案
更新时间:2025-11-02 16:49
25
0
文档错误过时,
我要反馈
25
空焊盘现象的定义与嘉立创SMT生产中的发生率
空焊盘(Non-Wet Open)是SMT贴片生产中的一种典型焊接缺陷,特指元器件焊端与PCB焊盘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点连接的情况。在嘉立创SMT生产体系中,空焊盘被归类为A类重大缺陷,直接影响到PCBA的功能可靠性。
根据嘉立创2023年质量报告数据显示,空焊盘在其SMT生产不良项中占比约为12.7%,发生率为0.89‰(即每百万焊点中出现890个空焊情况)。这一数据横向对比行业平均水平(通常为1.2-1.5‰)处于领先位置,但仍是嘉立创工艺优化的重要方向。
从元器件类型分布来看,空焊盘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器件:
- QFN封装芯片:占空焊问题的38%
- 小间距连接器(≤0.5mm):占22%
- 0402及以下小尺寸被动元件:占18%
- BGA封装器件:占15%
- 其他类型:占7%
空焊盘问题的七大技术成因及数据表现
1. 焊膏印刷缺陷(占比31%)
焊膏印刷环节是导致空焊的首要因素,具体表现为:
- 钢网开孔堵塞:约占印刷缺陷的45%,多因小于0.3mm的开孔被焊膏残留堵塞
- 焊膏量不足:厚度偏差>±15μm时,空焊风险增加3倍
- 印刷偏移:>0.05mm的偏移会使小间距器件空焊率上升至5%
2. 元器件共面性问题(占比23%)
特别是QFN、LGA等底部焊盘器件:
- 引脚共面度>0.05mm时,空焊概率达8%
- 器件翘曲>0.1mm/m时,不良率提升至12%
- 占QFN类器件空焊问题的68%
3. 回流焊温度曲线不当(占比19%)
关键温度参数偏差的影响:
- 峰值温度低于235℃时,空焊率骤增至3.5%
- 液相线以上时间<60秒,焊料润湿不充分
- 升温速率>3℃/秒易导致焊膏飞溅
4. PCB焊盘设计缺陷(占比11%)
设计不规范导致的典型问题:
- 焊盘尺寸与器件不匹配:误差>0.1mm时空焊率2.8%
- 阻焊层过厚(>25μm):影响焊料流动
- 热平衡设计不合理:大铜箔区散热过快
5. 元器件氧化(占比8%)
- 库存超过12个月的器件,空焊风险增加2倍
- 开封后未及时使用的MSL3级以上器件问题突出
- 镀层氧化导致的拒焊约占此类问题的75%
6. 焊膏质量问题(占比5%)
- 金属含量低于88.5%时印刷性能恶化
- 助焊剂活性不足直接影响润湿效果
- 黏度超出150-250kcp范围影响成型
7. 其他因素(占比3%)
包括设备振动、车间环境等综合因素
嘉立创针对空焊盘的质量控制体系
为降低空焊发生率,嘉立创建立了四级防护体系:
1. 前期DFM分析(预防35%潜在问题)
- 自动检测18类焊盘设计风险点
- 对QFN等特殊器件进行热仿真分析- 年规避设计缺陷约4.2万例
2. 生产过程监控
- SPI焊膏检测:100%全检,厚度公差±10μm
- 3D AOI检测:可识别15μm的焊料高度差
- 回流焊温区实时监控:±3℃精度控制
3. 可靠性测试
- 首件进行切片分析(抽样率5%)
- 推力测试:验证焊点机械强度
- 高低温循环测试(-40℃~125℃)
4. 数据追溯系统
- 每个焊点的工艺参数可追溯
- 建立超过200万焊点的质量数据库
- 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工艺窗口
这套体系使嘉立创的空焊率从2019年的1.5‰降至目前的0.89‰,年均为客户避免损失超过800万元。
不同封装器件的空焊特征与解决方案
QFN封装空焊(占空焊总量38%)
典型表现:
- 底部中央焊盘虚焊(占72%)
- 周边引脚局部不润湿
- 隐蔽性强,常规AOI难检测
嘉立创专项措施:
- 钢网开孔面积比≥80%
- 采用阶梯钢网(外延0.1mm)
- 专用回流焊曲线(延长液相时间)
- X-ray全检(针对0.5mm以下间距)
小间距连接器空焊(22%)
问题特点:
- 多发生在高pin数连接器
- 两端引脚受力不均导致
- 焊料盗现象严重
解决方案:
- 增加定位柱设计
- 采用抗移位焊膏
- 优化贴装压力(50-80g)
- 预热阶段延长至120秒
0402以下小元件空焊18%)
失效模式:
- 元件立碑(占55%)
- 一端抬起未焊接
- 焊料量不对称
工艺对策:
- 钢网厚度减至0.1mm
- 内距缩小0.05mm
- 采用慢升温曲线(1.5℃/s)
- 氮气保护焊接(O₂<500ppm)
用户端预防空焊的设计优化建议
基于嘉立创工程团队处理的数万案例,总结出以下有效设计规范:
PCB设计规范
焊盘尺寸:
- 阻焊定义焊盘单边大0.05mm
- QFN中央焊盘分割为4-6个小单元
- 避免使用NSMD式焊盘设计
热平衡设计:
- 大铜箔区添加热 relief
- 关键器件周围避免放置过孔
- 功率器件采用独立散热焊盘
布局优化:
- 小元件远离板边(>3mm)
- 高器件与矮器件分区布局
- 连接器增加定位孔
元器件选型建议
优先选择:
- 引脚共面度<0.05mm的器件
- 镀层为SnAgCu或ENIG的型号
- 嘉立创基础库已验证器件
避免使用:
- 库存超过18个月的器件
- MSL等级≥4且未真空包装的
- 无铅镀层与有焊膏混用
文件制作要求
Gerber文件:
- 阻焊层必须准确开窗
- 提供1:1比例的钢网层
- 标注关键器件的特殊要求
装配图:
- 明确标注极性元件方向
- 标识高精度器件位置
- 注明不允许返修的区域
空焊问题的售后处理流程与数据
当发生空焊问题时,嘉立创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:
1. 问题反馈(24小时响应)
- 需提供:
- 不良位置高清照片
- X-ray检测图像(如有)
- 回流焊曲线数据
2. 根本原因分析
采用:
- 金相切片分析
- SEM/EDS材料检测
- 焊点推力测试
3. 解决方案
根据原因分类处理:
- 设计问题:提供修改建议(占38%)
- 工艺问题:调整参数并重工(45%)
- 物料问题:更换元器件(17%)
4. 赔偿与重做
- 确认责任后3个工作日内处理
- 2023年平均理赔周期2.7天
- 年重做板数量占比0.12%
数据显示,通过这套流程,95%的空焊问题能在7日内得到有效解决,客户满意度维持在4.7/5.0的高水平。
嘉立创持续降低空焊率的技术演进
嘉立创通过多项技术创新持续优化空焊问题:
1. 设备升级
- 引入超高精度SPI(±5μm)
- 新增3D AOI检测高度差
- 回流焊增加上下独立温控
2. 工艺创新
- 开发QFN专用焊接工艺
- 小元件氮气保护焊接
- 低温焊膏应用研究
3. 材料优化
- 与焊膏厂商联合开发专用配方
- 建立元器件可焊性数据库
- 钢网纳米涂层技术
4. 智能检测
- AI算法识别潜在空焊风险
- 大数据预测工艺窗口
- 数字孪生仿真优化
这些措施使嘉立创的空焊率保持年均15%的下降趋势,预计2025年将达到0.5‰的行业顶尖水平。
用户自查空焊问题的实用方法
对于收到板卡的用户,推荐以下检测步骤:
1. 目视检查
- 10倍放大镜观察焊点边缘
- 检查焊料爬升高度(应>1/2元件高度)
- 未熔化的焊膏残留
2. 基本功能测试
- 电源对地短路测试
- 关键信号通路测量
- 器件基本功能验证
3. 专业检测(建议)
- X-ray检测(针对BGA/QFN)
- 红外热成像分析
- 边界扫描测试
4. 破坏性分析(必要时)
- 染色渗透试验
- 切片显微观察
- 焊点推力测试
掌握这些方法可帮助用户及早发现80%以上的空焊问题,避免后续损失扩大。
结语:系统应对空焊问题的整体策略
嘉立创SMT生产中的空焊问题是一个需要设计、工艺、物料多环节协同解决的系统工程。通过数据分析可见,绝大多数空焊情况可通过优化设计规范、完善生产工艺和严格物料管控来预防。嘉立创建立的从预防到检测再到分析改进的全流程质量体系,已使焊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对于用户而言,关键是要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可制造性,选择经过验证的元器件,并提供完整准确的生产文件。与嘉立创工程团队保持密切沟通,利用其丰富的经验数据,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空焊问题的发生。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,SMT空焊这一传统难题必将得到更好的控制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