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里如何铺铜:嘉立创PCB设计中的铺铜操作详解
更新时间:2025-11-09 11:02
17
0
文档错误过时,
我要反馈
17
在PCB设计过程中,铺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,它不仅影响电路板的电气性能,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嘉立创作为国内领先的PCB制造与设计服务商,提供了完善的铺铜工具和规范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在嘉立创EDA及其他相关软件中如何进行铺铜操作,包括步骤、参数设置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,并辅以具体数据说明。
一、铺铜的基本概念与作用
铺铜,也称为覆铜,是指在PCB板的空白区域填充铜箔,通常连接到地线或电源网络。其主要作用包括:
- 提高信号完整性:减少电磁干扰(EMI)和信号串扰。
- 增强散热性能:铜箔作为导热层,帮助分散热量。
- 降低阻抗:为大电流路径提供低阻抗回路。
- 改善机械强度:增加电路板的耐用性。
在嘉立创的工艺规范中,铺铜的厚度通常基于基铜厚度选择,常见规格如下:
| 基铜厚度(盎司) | 铺铜厚度(μm) | 适用场景 |
|---|---|---|
| 0.5 oz | 18 | 低功耗数字电路 |
| 1 oz | 35 | 通用电路设计 |
| 2 oz | 70 | 大电流或高频电路 |
| 3 oz | 105 | 高功率应用 |
二、嘉立创EDA中的铺铜操作步骤
嘉立创EDA(立创EDA)提供了直观的铺铜工具,以下为详细操作流程:
1. 创建铺铜区域
- 在工具栏中选择“铺铜”工具,或使用快捷键“P”进入绘制模式。
- 沿板框或特定区域绘制闭合多边形,确保铺铜覆盖目标区域。
2. 设置铺铜属性
右键点击铺铜区域,进入属性设置界面,关键参数包括:
- 网络连接:选择铺铜所连接的网络(如GND、VCC)。
- 铺铜样式:实心填充或网格铺铜(网格间距建议为0.2mm–0.5mm)。
- 与导线间距:根据安全规范设置,通常为0.15mm–0.3mm。
- 铺铜优先级:多层板中设置铺铜的覆盖顺序。
3. 铺铜的电气规则检查
嘉立创EDA支持实时DRC(设计规则检查),需确保铺铜满足以下规范:
- 最小间距:线与铺铜之间不小于0.1mm。
- 孤岛铜处理:自动移除或保留面积小于0.25mm²的孤立铜皮。
- 热焊盘连接:对于通孔元件,建议使用热焊盘(Thermal Relief)连接,参数如下:
| 连接方式 | 导线宽度(mm) | 间隙(mm) | 适用引脚尺寸 |
|---|---|---|---|
| 直接连接 | - | 0 | 不推荐 |
| 热焊盘连接 | 0.2–0.5 | 0.2–0.3 | 通孔元件 |
| 十字形连接 | 0.15–0.3 | 0.15 | 贴片元件 |
三、高级铺铜技巧与注意事项
1. 多层板铺铜策略
对于4层及以上板材,铺铜需分层规划:
- 顶层/底层:通常铺设为地铜,提供屏蔽和散热。
- 内电层:专用电源或地层,建议实心铺铜,厚度优先选择1 oz或以上。
2. 高频电路的铺铜优化
高频电路(如射频模块)需特别注意:
- 避免铺铜形成天线效应,建议采用网格铺铜,网格宽度不超过波长的1/20。
- 铺铜与信号线间距需大于3倍线宽,以减少寄生电容。
3. 制造工艺对铺铜的影响
嘉立创的工艺能力决定了铺铜设计的极限值:
- 最小铺铜宽度:0.1mm(4mil)。
- 最大铺铜面积:单面铜箔覆盖率不超过90%,以避免板翘。
- 铜箔均匀性:局部铺铜密度差需控制在30%以内,防止蚀刻不均。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
1. 铺铜后出现DRC报错
- 问题:间距 violation 或孤岛铜警告。
- 解决:调整铺铜间距规则,或使用“修整铺铜”工具手动优化边界。
2. 铺铜与焊盘连接不良
- 问题:大面积铺铜导致焊盘散热过快,影响焊接。
- 解决:启用热焊盘连接,并设置4条以上连接线,宽度不小于0.2mm。
3. 铺铜导致阻抗失控
- 问题:高频信号线因铺铜邻近而阻抗变化。
- 解决:在阻抗控制区域使用“禁布区”隔离铺铜,或采用参考层挖空设计。
五、嘉立创铺铜设计规范总结
根据嘉立创的工艺标准,推荐遵循以下设计原则:
- 优先级设置:电源铺铜优先于地铺铜,避免电位冲突。
- 网格铺铜适用场景:用于柔性板或需要减轻重量的设计,网格间距建议为线宽的2–3倍。
- 文件输出前检查:使用嘉立创的CAM350工具预览铺铜效果,确保无断裂或过度覆盖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规范,设计师可以在嘉立创平台上高效、精准地完成铺铜操作,提升PCB设计的可靠性与性能。如需进一步优化,可参考嘉立创官网提供的设计指南或联系技术支持获取定制化建议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