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立创铺铜步骤:从基础设置到高级技巧
更新时间:2025-11-09 08:13
18
0
文档错误过时,
我要反馈
18
在PCB设计过程中,铺铜(Copper Pour)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,它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、散热和电磁兼容性。
嘉立创EDA作为一款强大的国产PCB设计工具,提供了完善的铺铜功能。本文将深入解析嘉立创铺铜的完整流程,涵盖参数设置、操作步骤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。
一、铺铜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
1.1 铺铜的定义与作用
铺铜是指在PCB板的空白区域填充铜箔的过程,主要作用包括:
- 改善散热性能:增大散热面积,提高功率器件的散热效率
- 增强信号完整性:提供稳定的参考平面,减少信号串扰
- 降低阻抗:为高频信号和电源提供低阻抗回路
- 提高机械强度:增强PCB板的物理稳定性
1.2 铺铜的主要类型
嘉立创EDA支持多种铺铜类型:
| 铺铜类型 | 适用场景 | 特点描述 |
|---|---|---|
| 实心铺铜 | 电源层、普通数字电路 | 填充密度100%,导电性能最佳 |
| 网格铺铜 | 高频电路、需要柔性的板子 | 交叉网格结构,减少铜箔应力 |
| 异形铺铜 | 特殊形状区域 | 根据keepout层自定义形状 |
二、嘉立创铺铜参数详解
2.1 基本参数设置
铺铜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参数配置:
网格大小与线宽设置:
- 网格铺铜:推荐网格间距2-3mm,线宽0.5-1mm
- 高频电路:网格间距可减小至1-1.5mm以提高屏蔽效果
铺铜与导线间距:
- 普通数字电路:0.3-0.5mm
- 高压电路:≥0.8mm(根据电压等级调整)
- 高频电路:0.2-0.3mm(减少寄生参数)
2.2 高级参数配置
焊盘连接方式设置:
- 全连接:导热性好,适合功率器件
- 十字连接:焊接时散热适中,推荐用于普通元件
- 直接连接:仅用于特殊需求
铺铜优先级设置:
多层板中不同铺铜层的优先级关系:
优先级1:电源铺铜(最优先覆盖)
优先级2:地铺铜
优先级3:信号层铺铜
三、嘉立创铺铜详细操作步骤
3.1 前期准备工作
- 完成主要布线:确保关键信号线已布置完成
- 设置设计规则:在"设计规则"中预设铺铜参数
- 最小间距:0.254mm(默认值)
- 铺铜线宽:根据电流需求设置
- 定义铺铜区域:使用keepout层划定铺铜边界
3.2 铺铜创建流程
步骤1:选择铺铜工具
- 在工具栏点击"铺铜"图标或使用快捷键P→O
- 选择铺铜类型(实心/网格)
步骤2:绘制铺铜区域
- 沿板框或keepout线绘制闭合多边形
- 支持直角和45度角模式切换
步骤3:参数实时调整
- 在绘制过程中可随时调整网格参数
- 实时预览铺铜效果
步骤4:铺铜属性设置
- 指定铺铜所属网络(GND、VCC等)
- 设置铺铜优先级
- 选择焊盘连接方式
3.3 铺铜优化与调整
避让优化:
- 自动避让:工具自动与导线、焊盘保持安全距离
- 手动调整:对特殊区域进行个性化避让设置
铺铜重修:
- 修改布局后需要重新铺铜
- 使用"重修铺铜"功能快速更新
四、多层板铺铜特殊处理
4.1 分层铺铜策略
多层板需要根据不同层级的特性采用不同的铺铜方案:
| 层级 | 铺铜类型 | 厚度建议 | 特殊要求 |
|---|---|---|---|
| 顶层 | 局部铺铜 | 1oz(35μm) | 避免大面积铺铜影响焊接 |
| 内电层 | 实心铺铜 | 1-2oz | 尽量完整,减少分割 |
| 底层 | 实心铺铜 | 1oz(35μm) | 提供完整参考平面 |
4.2 过孔与铺铜的连接
- 接地过孔:直接与地铺铜连接
- 信号过孔:保持安全间距(通常0.3mm)
- 散热过孔:阵列式布置,增强导热
五、铺铜设计的关键技术参数
5.1 电流承载能力计算
铺铜的载流能力取决于宽度和厚度:
1oz铜厚(35μm)载流能力:
| 铺铜宽度(mm) | 最大载流能力(A) | 温升10℃ | 温升20℃ |
|---|---|---|---|
| 1.0 | 1.2 | 1.5 | 2.0 |
| 2.0 | 2.5 | 3.0 | 3.8 |
| 5.0 | 5.0 | 6.2 | 7.5 |
5.2 阻抗控制参数
高频电路铺铜需要精确的阻抗控制:
微带线阻抗计算参考:
特征阻抗 ≈ (87/√(εr+1.41)) × ln(5.98H/(0.8W+T))
其中:H为介质厚度,W为线宽,T为铜厚,εr为介质常数
六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6.1 铺铜连接问题
问题1:铺铜与焊盘未连接
- 检查焊盘连接方式设置
- 验证网络分配是否正确
- 确认设计规则中的间距设置
问题2:铺铜出现碎铜
- 增大网格铺铜的线宽
- 调整铺铜边界,避免狭长区域
- 使用"移除孤岛"功能自动清理
6.2 性能优化技巧
电磁兼容性优化:
- 地铺铜要尽量完整,减少分割
- 高频区域增加接地过孔
- 敏感信号线周围添加保护铺铜
热管理优化:
- 功率器件下方采用实心铺铜
- 增加散热过孔阵列
- 合理规划铺铜厚度(可选1oz/2oz)
七、嘉立创铺铜设计检查清单
7.1 设计完成后的必检项目
- 铺铜网络分配是否正确
- 安全间距是否满足要求
- 焊盘连接方式是否合理
- 有无孤岛铜皮需要移除
- 铺铜优先级设置是否正确
- 阻抗控制是否达到要求
7.2 制造可行性检查
- 最小线宽≥0.1mm(嘉立创工艺能力)
- 最小间距≥0.1mm
- 铺铜与板边距离≥0.2mm
八、高级技巧与最佳实践
8.1 高速数字电路铺铜策略
- 采用完整地平面,避免分割
- 关键信号线实施"共面波导"结构
- 电源铺铜使用多电容去耦策略
8.2 射频电路铺铜要点
- 使用接地共面波导(GCPW)结构
- 严格控制阻抗一致性
- 避免铺铜边缘出现锐角
8.3 功率电路铺铜设计
- 根据电流需求计算足够宽度
- 采用较厚的铜箔(2oz或更厚)
- 功率路径尽量短而直
九、嘉立创特色功能详解
9.1 一键铺铜功能
- 智能识别板框边界
- 自动分配网络连接
- 快速生成优化后的铺铜
9.2 铺铜管理器
- 集中管理所有铺铜区域
- 批量修改铺铜参数
- 快速重修选中铺铜
9.3 实时DRC检查
- 铺铜过程中实时规则检查
- 即时提示间距冲突
- 自动避让建议
十、总结
嘉立创EDA的铺铜功能集成了先进的算法和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,能够满足从简单单面板到复杂多层板的各类需求。通过掌握本文介绍的铺铜技巧和参数设置,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性能优异、可靠性高的PCB作品。建议在实际设计中多加练习,结合具体项目需求灵活运用各种铺铜策略,不断提升设计水平。
随着嘉立创EDA的持续更新,铺铜功能将更加智能化、自动化,为电子设计师提供更强大的设计支持。建议关注官方更新日志,及时了解新功能和优化改进。




















